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古群
电子元件是信息产业核心基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做大做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已经形成世界上产量最大、门类较为齐全、产业链基本完善的电子元件工业体系,电子元件行业的企业数量、整体销售额都位居电子信息制造业前列,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规模平稳增长 结构日趋优化
十七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电子元件产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克服重重困难,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电子元件产业销售收入从2008年的7988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13737亿元,平均年均增长19.7%,远高于世界同期3%-5%的水平,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比重为20%;出口额从2008年的485.4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635.6亿美元,平均年均增长9.4%。
电子元件产品小型化、片式化发展迅速。目前,数量占我国电子元件总量94%的阻容元件的片式化率已达到90%以上,电感器、频率元件、敏感元件等产品的片式化率逐年提高,控制继电器、电接插元件、电声器件、微特电机等产品的小型化也相应得到较快发展。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下,中国电子元件重点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我国电子元件行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新技术、新工艺成为发展热点。在整机产品日益小型化的要求下,电子元件产品微型化、集成化发展速度极快,各大电子元件企业竞相投入巨资开展研发和生产。
以瑞声科技、歌尔声学、共达电声、豪恩声学等企业为代表的我国微型电声器件的主要生产企业陆续进入MEMS传声器的生产企业行列,成功为苹果、三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整机产品配套。
深圳顺络、麦捷科技等电感器企业,佳利电子、嘉康电子、江佳电子等陶瓷频率元件企业进入了LTCC领域,开始生产LTCC天线、LTCC滤波器等新产品,部分产品已经成功为我国北斗项目配套。
风华高科、宇阳科技等MLCC生产企业继续向微型化、超微型化的产品线发展。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尺寸已经从0603发展到0402成为市场的主流规格,0201型已批量生产。宇阳科技的0201型MLCC产量已经超过70亿只,01005型产品也已于2012年开始量产。
二是向上游装备和原材料方向发展,掌控行业发展的制高点。装备和生产工艺是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核心能力,国际知名电子元件厂商大多数都具有装备的研制能力,装备和工艺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亨通集团、富通集团、长飞光纤、中天集团等光纤光缆行业的巨头,纷纷投入巨资,生产光纤产品的关键原材料——光纤预制棒,在短短几年内,我国光纤预制棒的总产量迅速上升,自给率已经达到40%左右,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七星华电、风华高科等企业在做大做强电子元件主业的同时,电子元件专用设备的发展也十分迅猛,不仅能满足自身电子元件产品生产所需,也已经成为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
深圳顺络、西安宏星电子桨料等企业则关注于电子浆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力求摆脱对国外高端电子浆料产品的依赖。
三是切入下游整机制造行业。利用电子元件领域的优势,积极进入下游整机行业是国际上一些大型企业的选择。
以生产电声器件为主业的国光电器、天乐集团等企业,在保持电声器件产品行业地位的同时,大胆进入音箱、功放、家庭影院等产品市场,并且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京泉华、可立克、铭普等企业凭借在电子变压器技术上的多年积累,进入电源的制造商行列,目前也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开拓新兴市场 创新成果累累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为电子元件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元件骨干企业重点开发的市场。
随着光通信建设的逐渐铺开,市场对光通信器件的需求与日俱增,吸引了众多电子元件生产企业的注意力,不仅亨通、中天、富春江等光电线缆业几乎都在同时从事光器件的研发和生产,而且一些传统的元件生产企业也投身其中。例如潮州三环集团,原来的主营产品是电阻器陶瓷基体、MLCC等产品,最近几年开始生产光纤连接器用陶瓷插芯,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陶瓷插芯生产企业,2011年产量达到6亿多只,稳居世界第一。
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电子元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州祥明、杭州富生、杭州微光等公司都在为设计、生产出更为高效节能的电机产品而不断努力。而潮州三环、天通集团、联丰磁业、东晶电子等企业则为LED照明行业开发高性能的陶瓷封装基座、软磁铁氧体磁芯、蓝宝石衬底片等新型产品。
高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也成为电子元件重点企业的淘金之地,横店东磁、西安创联、中天集团等企业先后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南通江海、厦门法拉等电容器生产企业则开发高频、大容量、大电流、低阻抗、高电压的电容器产品为新能源产业配套。
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为控制继电器、电接插元件、微特电机、传感器、混合集成电路等行业带来极大商机。以厦门宏发为代表的我国控制继电器企业在汽车市场发展迅猛,贵航电器、中航光电等航天连接器生产企业为“神舟八号”、“天宫一号”等航天重点工程做出重大贡献,大洋电机、凯中精密等微电机企业则进入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领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行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子元件行业获得授权专利超过800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过10000项。截止2011年底,二十多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有10项自主研发的电子元件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有数十项技术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信息科学奖(部级)。
电子元件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011年,作为行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电子元件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上获得双丰收。
在管理创新方面,东磁集团和中天集团是较为突出的两家企业。
2011年6月,东磁公司开创性地设立了“难题管理科”和“创新平台管理科”两个新部门。这两个部门的设立将使东磁自主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项目更具效率,创新的成果更为实用。
中天集团则在国内首创“知识产权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基层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多提合理化建议,创造更多知识产权。
2011年,多家企业取得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成果:常州祥明研发的“全集成智能化无刷直流电机”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微光的“节能型特种高防护等级外转子轴流风机”、天通集团的“超高频低能耗MnZn铁氧体TP5B新材料”等项目被成功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汇港集团成功研制出国内最薄的超小型通信继电器,不仅在性能上已超越由日本欧姆龙生产的型号为G6K的同类别继电器,而且体积仅是G6K的四分之三。深圳特发研制出国内最大芯数、国际最新结构的1200芯骨架式光缆。宝龙电子研发了目前全球最小型的SMT振动马达,满足超薄手机的安装需求。珠海太阳神研发出符合TDES与DUKPT国际标准的具有PCI特征的加密磁头产品系列,首次向业界提供以低成本、标准化及大规模生产方式满足POS及类似设备需求的可能性。
节能成效明显 社会贡献突出
5年前,中国电子元件产业本土企业没有任何产品能进入世界前十大品牌,今天,随着“大公司”战略的深入,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产品产量、质量、研发能力等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的电子元件大公司,如长飞、亨通、瑞声、宏发、歌尔、江海、法拉、顺络等。这些公司虽然与国际电子元件巨头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但在某些专业领域,不论是产量、质量,还是自主研发能力,都已经具有相当强的实力。例如,在微型电声行业,我国已经在全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全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大环境影响下,绝大部分电子元件重点骨干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减排治污,实现清洁发展。
2011年,嘉康电子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建立清洁生产保障制度,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建清洁生产示范点,使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凯中电子则采取空压机变频控制、配电系统节电改造、空压机余热回收、空压系统节电改善、清洗水在线回收、产品工艺改善等多项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2011年,该公司共节电约150万千瓦时,节省电费100多万元,节水总量超过20万吨,比2010年下降20%以上,节约费用20多万元。
电子元件行业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中企业数量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电子元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税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优秀的电子元件企业在做大做强之后,又通过各种方式回报社会。
2011年,亨通集团捐资5000万元在民政部注册成立“亨通慈善基金会”,成为江苏省首家由民企成立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也是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第一家慈善基金会。除此之外,亨通用于开展慈善、公益类的救助项目和活动款超过1800万元,被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集团董事长崔根良被授予“江苏省最具爱心慈善捐赠楷模”殊荣。
保持谨慎投资 增强竞争能力
在我国,虽然电子元件行业的经济规模在整个电子信息细分制造业中位居第二,但只是经济总量较大,行业中90%以上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是中小企业,缺乏有实力的大公司,许多运用新材料的电子元件和重要应用领域的关键性电子元件依然无法量产,产品仍以中低档为主,许多产品仍然严重依赖进口。
行业内的企业普遍与上游材料、设备、零配件等行业的发展不协调,许多关键原材料、设备及零配件需要从国外进口。即使是行业内的骨干企业也不能掌控整个产业链,造成企业经营处处被动。
一是人力资源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电子元件行业多数企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现阶段电子元件行业一线工人的平均工资已经是金融危机前的2-3倍以上,部分企业的工人数量已不足金融危机前的一半,导致企业竞争能力下降。
二是稀土的波动影响多个行业的发展。2011年,稀土价格由于政府加强管控以及不良企业的炒作而出现疯狂上涨,影响了电感器、电声器件、电子变压器、控制继电器、微特电机等多种产品的成本。由于电子元件产品处于下游整机市场和上游材料市场之间,行业内同质化企业众多,竞争激烈,企业实力又相对较弱,缺乏议价权,所以在稀土价格上涨时只能靠削减自身利润来争夺订单。随着2012年海外稀土工厂的重启,2012年下半年,稀土价格的上涨趋势已明显得到遏制。
三是部分产品的产业化速度依然不足。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元件行业的发展速度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在部分产品领域,产业化水平依然较低,尚未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传感器的需求将快速增长,但我国高端传感器的产业化水平还远远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这必将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而另一类急需加快产业化水平的产品是混合集成电路。相对于半导体器件来说,电子元件产品的集成化难度较高,但在下游市场的推动下,新技术也不断出现。最近几年来,村田、EPCOS、京瓷、VISHAY等国外无源元件巨头纷纷推出基于LTCC的各种集成器件,应用领域快速扩张。但我国的混合集成电路产品却主要用于兵器、航空领域,民用产品程控交换机的用量在逐年下降。如果不能把握住市场机遇,尽快提升我国无源集成产品的产业化水平,我国的电子元件产业必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
四是国际贸易纠纷日益增多。中国电子元件产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的冲击也相当大,冲击最大的也就是开放最早的基础电子元件产品,如电阻、电容、电感、频率元器件等,目前我国的新型电子元件器件中的片式电阻、片式电容93%的产量均由外商独资企业生产。但无论什么产品,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国外仅对我国内资企业进行反倾。
2012年,甚至未来几年,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一定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旨,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我国电子元件生产企业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保持谨慎投资的态度。最近几年,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市场机遇,许多电子元件生产企业也投身其中。然而,新兴产业毕竟尚未成熟,市场不确定因素很多,风险极大。在目前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慎重考虑项目投资的风险,尽力保持企业健康的财务状况,以应对意想不到的市场危机,避免走光伏、铝电解电容器化成箔投资过剩的风险。
二是开发专精的产品来争取议价权。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是电子元件行业升级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费用上涨、人员工资上涨的现阶段,(面临的各种挑战)电子元件行业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而由于产品的同质化,电子元件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普遍不高。必须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专精产品才能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维持不断提高的客户需求,进而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加强精益生产和节能增效来减少企业成本。调动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通过改善工作流程的细节来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是精益生产方式的精髓,日本丰田因此发展成世界顶尖汽车制造商。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这无疑是长期处于粗放型的我国电子元件生产企业最值得借鉴的管理方式。另外,目前的能源价格不断攀升,通过建立全员参与的节能制度并进行有效的节能监督,同样也是电子元件生产企业节省开支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