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纠结 电改何时尘埃落定?
发布日期:2010-03-16 | 来自: | 阅读:4249次
种种迹象表明,在2009年“酝酿重启”、“重启”、“再出发”后,电力体制改革(下简称“电改”)有望再次重启。
不过,阻滞八年的电改,除了厂网分离外,其他并无亮色。用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梁的话说就是“容易动的都已经动了。”而且在电价改革、电网主辅分离等多个方面,由于点多面广,牵涉众多利益,推进阻力重重,谁都无法给出一个尘埃落定的时间。
厂网分离为8年唯一亮色
从2002年国务院公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业内俗称“5号文件”)出台至今,电改已经走过了8年的历程。在资深电力专家,原电力部计划司司长吴敬儒看来,电改目前唯一的亮色是厂网分开。这也获得电力行业的基本认同。
“厂网分开后,分成了5大发电公司和2大电网集团,形成了比较好的竞争机制。”吴敬儒认为,在发电领域形成了竞争机制,无疑推动着该行业的进步,其中首要的就是电源的建设跟上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电力建设完成投资7558亿元,同比增长19.93%,其中电源投资就占比49.10%,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8970万千瓦。这样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改革前的水平。
而且,随着厂网分离的实现,电厂的造价也得以降低。吴敬儒提供的数据是,改革前,火电厂的平均造价为6000元/千瓦以上,这一数字现在降低为约4000元。电网的造价也有所降低,据他回忆,常州到湖州50万千瓦160公里线,曾经的造价为162万(问记者,是162万元每公里吗?),而在电改开始后,引入招投标机制后,建设与生产运行分开,同样的线路造价降到了130万以下。
“现在市场经济下,使得电力建设造价降低、质量提高、速度加快,竞争的开展可以挤垮效益不好的公司。”吴敬儒表示。
价格改革落后
当前电改三大任务包括电力市场建设、推动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和电价改革,而后者被视为在电改一系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由于一直以来的定价上网,无法引起有效的竞争,电价改革则一直被业内归属于落后一类。
“电价改革的拦路虎在于一些特殊力量,因为控制电价,可以避免CPI的上升。”吴敬儒表示,为了保持物价稳定,电价改革落后于电力改革的需要,也落后于市场经济的需要。
2002年改革开始后,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曾经由“一厂(机)一价”的“还本付息电价”改为“经营期电价”以及标杆电价,但这仅仅只是“为实现公平竞争铺平了道路”,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
而在高梁看来,电价机制的理顺必须逐步扩大电厂竞价上网,推进用电与发电价联动,允许大户直接向厂购电(下称“直购电”),建立公平的销售电价定价机制,此外还应制定输配电成本核算与监审办法、推进输配电价分离。
电价改革推进不利,也使得发电企业怨言四起。“计划电”与“市场煤”的矛盾,在前两年集中爆发,煤价高涨而又无法向下游传导,电力企业的盈利与亏损则靠政府的电价调整。
由此,各界对“煤电联动”的呼声越来越高,电价改革也迫在眉睫。而当前电力供需矛盾的缓解,则被视为加快推进电力价格改革的有利时机。
去年10月,发改委和电监会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电价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出炉,这被视为电改推进的积极信号,并提出了包括推进电直购电试点、实现竞价上网等七个重点任务。
不过,意见中各项任务何时落实和推进并无时间表,电价改革进程的坎坷由此可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电价改革的核心之一是要还原电价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反映成本和供求关系,这就要求要减少乃至取消不同种类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问题。
由于农业用电和居民用电都是低于成本价的,因此电网企业必须靠工业用电和商业用地来对前者进行补贴。所以在没解决这个问题前,直购电等改革就很难推行到位。
不过由于区域差别和收入差别,高梁则表示,地区间的不均衡也使得电价改革不能走得太快。
电网主辅分离不能再纠结
除电价改革外,电网改革也是当前电改的主要内容。
陆启洲在上述采访中甚至还表示,电价改革乃至电力改革的实现,要还原电网企业的自然垄断属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取消其市场主体的职能,也要取消其政府的行政职能。”
但种种迹象表明,陆启洲的这个方案要实现似乎过于理想,目前仅是电网企业主辅分离都是步履维艰。
2002年国务院公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业内俗称“5号文件”)就将“主辅分离”列为继“厂网分开”后的又一重要任务。但八年过去后,此项改革目前仍然停留在方案制定阶段,早已远超当初设定的“要在2008年12月31日前完成”的目标。
在吴敬儒看来,各政府部门对电网改革的思路都不清晰,电网改革亟待推进,“目前电网的管理,比之前更垄断。”
直购电无法推进,也使得业内人士将矛头指向了电网企业。由于直购电的实现就意味着输配分开,这无疑对电网企业的利益会造成损害。但包括高梁在内的各方人士认为,输电、配电价格混在一起大锅饭,并不能真正反映输、配环节的真实成本,对保持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利。
伴随着电网主辅分离的呼声越来越高。2007年底,由国资委会同两大电网及相关部委共同操刀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方案》终于浮出水面,但2008年,由于南方“冰灾”对电网的损害,该方案被搁浅。
由于改革进程缓慢,国家电网对改革是否存有抵触一直为外界所质疑。
“我认为目前的重点应该深化电网改革,我坚决赞成主辅分离。”吴敬儒认为,国网公司本身辅业就很多,因此不能再涉及其他行业。而引入竞争机制后,国家电网的职能应缩减,保留调度运行、联合电网等职能,其下属5个电网公司也应该相对独立分开,进行内部核算,这样可以使各个电网公司提高经济效益。
日前有消息显示,主辅分离的方案正在完善,与上述重组方案大方向一致,即电网主辅分离与四大辅业集团(电力建设集团、水电建设集团、水电建设集团、葛洲坝集团)重组同时进行,该方案有望在2010年推出。
但如何界定电网的辅业,仍需“纠结”。
按照此前的主辅分离方案,国家电网应该将原有的非电网资产全部剥离,包括设备制造、电力勘察设计和电力建设公司等。但在冰灾过后,两大电网上书国务院,要求重新界定辅业范围,将设备企业留在系统内。
2009年国家电网甚至提出收购电力设备企业平高集团和许继集团,此举也招来众多的批评与质疑。
“国家电网此举会引起垄断,导致设备领域一家独大,需要缓缓,并听听各方的意见。”高梁认为,包括主辅分离在内的电改需理清的问题及平衡的利益,都还太多太多。